查看原文
其他

李艳华:英语加勒比地区外语教育政策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机遇 | 语言生活研究

李艳华 语言战略研究 2022-04-13

2020年第5期


语言生活研究



本期作者

李艳华

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法学、语言政策、汉语国际教育等。



一、英语加勒比地区外语教育的历史背景和研究现状


(一)“英语加勒比地区”的界定

从全球体系来看,加勒比地区是近代以来两个世界(西方与东方)、两个大陆(旧大陆和新大陆)、3个大洲(欧、非、亚)和4个殖民帝国(英、法、西、荷)激烈冲撞的地区。它是最早的世界性移民地区之一,是多种不同的种族、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杂交和融合的地区(张德名2005)。根据Meditz & Hanratty(1989),“英语加勒比地区”主要包括三部分:加勒比地区独立国家10个,如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下文简称“特多”)等;加勒比地区英国属地5个,如安圭拉、英属维尔京群岛等;以及中美洲的伯利兹(原英属洪都拉斯)和南美洲的圭亚那(原英属圭亚那),共17个(见表1)。这些国家均为英联邦加勒比(Commonwealth Caribbean)成员国,是加勒比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外语教育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意义

欧洲殖民扩张伴随新航路的开辟而开始,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至加勒比海,1493年首批西班牙人定居加勒比。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首先开始对加勒比地区的岛屿宣布主权,其他欧洲殖民国家后来居上,如英国、法国、荷兰等(Elliott 2007)。欧洲种植园主从非洲运来大批黑人以满足加勒比甘蔗种植园对劳动力的需求。为阻止外逃和叛乱,种植园主规定奴隶中禁止使用本地欧洲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否则就要受到惩罚。经过长期的语言接触,奴隶之间可以交流,但使用的是欧洲语言与非洲语言的混合语。这种混合语经过长期的发展又作为下一代的母语而得以传承,这就是加勒比地区广泛使用的克里奥尔语(Devonish 2007)。对英语加勒比地区来讲,官方语言都是英语,但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克里奥尔英语,其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与标准英语差别很大。很多学者认为,对于克里奥尔英语使用者来说,标准英语已相当于一门外语(Allsopp & Jennings 2014)。

殖民历史和移民现象共同决定了如今加勒比地区的语言生活现状,即以欧洲殖民语言为官方语言,如西班牙语、法语、英语、荷兰语等,但社会普遍使用以欧洲语言为基础的克里奥尔语,还有一些移民语言在移民社群内部广泛使用,如印地语和汉语等。在这一大背景下,加勒比地区的外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和经济发展,而且能为加勒比青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本文对英语加勒比地区的外语教育政策进行研究,是因为加勒比地区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最多,其历史上或曾经为英国的殖民地,或现在仍为其海外属地,在政治、经济和教育等方面受到英国的深刻影响,在外语教育政策方面的一致性较强,又体现出国别化特点,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和启示作用。


(三)研究现状

英语加勒比地区语言政策的制定一直是在克里奥尔英语广泛使用的社会背景下展开的(Devonish1984),语言教育的研究热点一直是克里奥尔英语在教育领域的使用、与标准英语的语言竞争等问题(Le Page 1955,1968 ;Shields 1989 ;Carrington 1999 ;Devonish 2007),以及对克里奥尔英语使用者的标准英语教育问题(Le Page & Evans 1968 ;Roberts 1994 ;Craig 2006 ;Bryan 2010)等。对于克里奥尔英语使用广泛的牙买加和圭亚那等国,更有很多关于克里奥尔英语和标准英语双语教育政策的讨论和调查(McCourtie 1998 ;Devonish & Carpenter 2007 ;Nero 2014),以及编写克里奥尔英语词典、教师语言手册、规范语法体系等具体研究(Cassidy & Le Page 1967 ;Pollard 1993 ;Devonish 1991,2000)。

相比之下,英语加勒比地区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对薄弱。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加勒比地区教育改革的推行,真正的外语教育政策研究才逐步开展,研究角度各异,系统性不强,且国别化研究居多。例如在巴巴多斯,Layne(1999)在关注巴巴多斯战后教育改革时指出,应提高巴巴多斯熟练掌握外语的学生人数,加强中学外语教师培训,配备并升级语言实验室设备等,特别强调应在巴巴多斯社区大学(Barbados Community College,BCC)增设外语专业大专学位。巴巴多斯教育、科学、技术和创新部在2015年全民教育展望中对巴巴多斯学龄前、小学、中学和大学各阶段外语教学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指出2015年的工作重点是提高学龄前和小学阶段说外语的学生人数。又如在特多,Carter(2001)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认为,特多大学生的外语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对自身外语学习能力的判定不高,指出在特多加强外语教育的必要性;Williams & Carter(2006)对特多外语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诊断性反思;Yamin-Ali(2010)面向9名特多中学外语(西班牙语或法语)教师开设了为期一年的教育学研究生学历课程,重点关注其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对语境教学法的理解和应用。

针对英语加勒比地区外语教育政策的整体研究成果更为有限。在外语教学理论方面,Morris(1989)指出加勒比地区外语教学的总体目标为提升对外语语言本身及使用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Moodie-Kublalsingh(1993)认为加勒比地区外语课程设置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外语教学实践方面,Kawecki(2011)认为应合理应用英语加勒比地区法语学习者作文语料库,以提高法语教学效果和习得水平,Allsopp(2014)指出英语加勒比地区法语教学过程中的共同问题及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Bakker-Mitchell(2002)对后殖民时代英语加勒比地区的外语教育进行了纵览式研究,涉及语种选择、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教师培训等各个方面,但未谈及殖民时期的外语教育,使得历时研究不够完整,也未对外语教育政策的演变规律加以总结。

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加勒比地区政治、经济和教育改革等社会背景,对英语加勒比地区外语教育不同时期的政策特点进行整体研究,总结其政策演变的规律和趋势,进而指出该地区汉语国际教育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鉴于英语加勒比地区的国家和属地数量众多,本文仅选取巴巴多斯、圭亚那、特多、牙买加四国为代表展开研究,原因是:(1)这4个国家均已独立,且在人口、面积上占优势;(2)这4个国家均有大学、社区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外语教育层次完备,外语教育政策相对完善。

加勒比海景(李艳华 摄)


二、英语加勒比地区外语教育的分期及政策特点

人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交流的加强,都会对外语教育的政策和现状起到决定作用。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外语教育也都因此经历过不同时期的演变,呈现不同的特点,英语加勒比地区也不例外。英语加勒比地区的外语教育在殖民时期和后殖民时期呈现明显的不同,而后殖民时期的外语教育则表现出更多不同的阶段和特点,是当今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前提和基础。


(一)殖民时期

牙买加、特多两国独立于1962 年,是英语加勒比地区最早独立的国家。在这之前是漫长的殖民时期,英语加勒比地区的外语教育完全依附于英国,不存在自身外语教育的独立性和政策制定的可能性。总体来说,殖民时期英语加勒比地区的外语教育规划无从谈起。


1. 语种选择

在殖民时期,英语加勒比地区选择教授哪种外语,与说该种语言的国家,以及加勒比地区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毫无关联,他们只一味追求英国的经典教育模式并将外语学习视作良好教育的一部分。英语加勒比地区普遍教授拉丁语、希腊语,并要求学生掌握到相对高级水平。可实际情况是,殖民时期加勒比国家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识字率和读写能力;而且,在加勒比地区没有国家使用拉丁语或希腊语,即没有使用这两种语言的社会环境。直到殖民时代后期,英语加勒比地区才逐渐教授西班牙语和法语,外语教育的语种选择才开始从加勒比的现实出发。


2. 教育对象

在殖民时期,只有富有的白人子女才有机会接受教育,而黑人及其子女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1797 年,巴巴多斯就有一项法案明文规定教黑奴读写是非法的(Meditz & Hanratty 1989)。1870 年之后,加勒比地区的公共教育才出现了一定的变革,免费的小学教育和有限的初等教育在英语加勒比地区得以实现。在义务教育尚不普及的殖民时期,这些国家/ 地区的外语教育当然不可能是全民教育。学校只选择精英人才进行外语教育,选择的标准和依据是学生在其他科目上的综合能力和表现。换句话说,外语教育对象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学习能力,而无视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等。如此一来,被选拔上来的学生就将接受教育当作其获得优越生活的途径和手段。


3. 教学内容

殖民时期英语加勒比地区的外语教育过分强调语法、词汇和翻译,注重应试能力,且只考核读写能力,完全忽视听说和语音的重要性以及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等。这种教育模式一方面使得学生应试能力较强,在考试中能拿到高分,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低下,即便是基础的口语交流也无法完成。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拉丁语过程中掌握了很多拉丁语词根,而阴差阳错地促进了英语(母语)的学习,他们对于一些没有学过的英文单词的猜词能力明显增强。


4. 教材

殖民时代前期加勒比国家的教材完全照搬或直接使用英国教材,教材内容与加勒比地区无任何联系,教材本土化无从谈起。例如,通识教材《皇家读本》(The Royal Readers)在当时加勒比地区的小学中广泛使用,从书名就能看出由英国出版。殖民时期的加勒比小学生要学习“英镑”“先令”“便士”等英国的货币单位并清楚换算表,而加勒比国家却不用英镑,学生也不知道加勒比国家的货币单位用外语怎么说。当时的另一套教材《纳尔逊西印度读本》(Nelson West Indies Reader)中还有黑人男孩被擦洗以使其变白的相关内容(Bakker-Mitchell 2002)。以上两套教材均由英国托马斯·纳尔逊(Thomas Nelson)公司出版,1878 至1970 年间在加勒比地区长期使用,其教学内容与加勒比地区人们的生活并不贴合,甚至大相径庭,给学习带来障碍。

在外语教材方面,直到殖民时代后期,随着西班牙语和法语逐渐成为英语加勒比地区的主要外语,配套教材才相应出现。当时比较有名的两套教材是1942 年出版的《新编第一西班牙语教程》(The New First Spanish Course)和《新法语写作教程》(A New Course in French Composition)(Bakker-Mitchell2002)。


5. 学习出路

在殖民时期,学习外语的学生都是学校择优选择的,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很重视,学生也很努力。学好外语会帮助学生找到很好的工作,过上体面的生活。特别是那些在剑桥大学或牛津大学认可的外语考试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很可能在其国家的政府部门担任要职。因为学生已经获得了很好的工作机会,所以很少有人真正到英国的大学继续深造。少数人会从事外语教育工作,几乎没有人从商。他们众多职业选择的共同点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少会用到所学的外语。


(二)后殖民时期

1. 反思自醒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

20 世纪60 年代至70年代初,近半数加勒比国家纷纷取得独立,政府和普通大众都开始重新审视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教育。加勒比各国开始思考或重新规划自身的教育体系,以适应本国的实际需求。“现代学校”的理念被提出并阐释,主张教育应该与加勒比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在教育规划方面,特多的行动迅速而有效。1968 年,特多教育部发布了第一个十五年《教育发展规划》(1968 ~ 1983),这对一个刚刚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来说实属不易。但这一时期特多教育规划的重点是新建中小学校以满足学生入学和升学需求,保证足够的教育经费投入和师资力量等,对教育的具体问题涉及较少。


2. 改变完善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

在改变完善阶段,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勒比地区的旅游业开始发展,成为增长快速的游客接纳地区,游客数量平均每年增长5.5%(Douglas 1993)。为游客提供必要语言服务的需求带动了加勒比地区外语教育的发展。英语加勒比地区在外语教育的具体问题上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改变,对学生的外语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语种选择

这一时期,英语加勒比地区选择西班牙语和法语为主要外语展开教学,拉丁语的教学比例明显下降。在加勒比地区,64%的人口讲西班牙语,25%的人口讲法语或以法语为基础的克里奥尔语。从世界范围来讲,西班牙语和法语都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被广泛应用于国际性社交和外交活动中。同时,西班牙语是世界上第二大语言,其使用者也主要分布在与加勒比地区地理位置相近且关系密切的拉丁美洲。因此,这是从加勒比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2)教育对象

英语加勒比地区逐步将外语教育纳入国民义务教育体系,将“精英教育”转变为“全民教育”,使所有加勒比中小学生都有机会学习外语。例如,圭亚那在70 年代中期的短短几年内就建成了几所中学,使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更高的教育,或继续进行外语学习(Bakker-Mitchell 2002)。


(3)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

殖民时期,加勒比地区外语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英国牛津或剑桥等大学设置的外语考试,这一状况在20 世纪80 年代得到了明显改变。1983 年,特多在其《教育发展规划》中阐明,初中外语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口语水平和知识,同时提升对全世界,特别是对加勒比地区说西班牙语和法语的人的文化认知。随着外语教育目标的转变,外语的教学内容也发生了本质变化。外语教育从重视语言知识的死记硬背转变为注重语言技能的提高和交际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机会使用目的语,如用目的语朗读,使得发音得到纠正,听力和口语能力明显提高。在语言测试方面,听、说、读、写4项技能都是测试内容,并侧重听和说。此外,外语学习也开始关注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问题。


(4)教材编写

地区性外语教材的编写被提上日程,教材编写原则兼顾交际性和文化相关性,更具地区性和全球性视野。教材编写队伍更加专业,例如在特多和牙买加,西班牙语和法语教材由外语学者、大学专业讲师和中学教师共同编写,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在圭亚那,不同层次的教材分别编写,以满足各个外语学习阶段的需求。从教材内容和编写形式都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外语教材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本土化倾向。


(5)加勒比考试委员会的成立

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英语加勒比地区的教育规划逐渐走向区域一体化,其最重要的举措就是1972 年加勒比考试委员会(Caribbean Examinations Council,CXC)的成立。作为一个地区性教育机构,加勒比考试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不同科目的教学大纲、组织和监管考试、颁发证书和文凭、提供考试管理服务、向政府和机构等提供咨询服务等,旨在通过保证教育和考试质量,保持加勒比地区的全球人力资源竞争力。根据《加勒比现代语言大纲》(1989),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包括:

A. 提升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B. 提高文化丰富性和文化认同感

C. 操不同语言人之间的交流

D. 国家间科学技术知识交流

E. 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能力

F. 助力国家发展

加勒比考试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英语加勒比地区的教育走向一体化,有利于地区统一管理和规划,也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合理流动。


(6)语言学院的成立

牙买加、巴巴多斯和特多先后成立了语言学院或语言中心,面向成人开展语言培训。牙买加语言培训中心的第一期课程于1974年4月开课。该中心成立的最初目的是向所有政府官员提供语言技能培训,故与外交部关系密切。后来语言培训中心逐步面向社会大众,并于1992年改为一家私营公司。巴巴多斯语言中心成立于1981年,至今已有数百名学生在此完成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汉语和葡萄牙语等6种语言的学习,并在本国、加勒比地区甚至国际上从事相关工作,如政府公务员、教育工作者、旅游业官员或从业者等。特多语言学院成立于1984 年,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研究、科学与技术学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Research,Science and Technology,NIHERST)的一部分。语言学院或语言培训中心的成立标志着英语加勒比地区的外语教育已经从义务教育阶段走向成人高等教育阶段,从普通教育走向语言专门教育,在教育层次上有了很大提升。


3. 多元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20 世纪90年代末,加勒比地区选择偏重儿童基础教育的发展路径,初等教育入学率高、毕业率高,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目标基本实现,一些国家普及初级中等教育,并实施一至两年的学前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也快速发展(王强2011)。很多国家也陆续在90年代末实行了教育改革。在这一背景下,英语加勒比地区的外语教育出现了很多利好方面,外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1)语种选择多样化

除了西班牙语、法语以外,英语加勒比地区还增设了葡萄牙语和荷兰语教学。在历史上,葡萄牙人曾在殖民初期登陆加勒比,如1536年首次来到巴巴多斯,又如在殖民时代后期的1834年底至1882年间,超过30 645个葡萄牙人来到英属圭亚那(即圭亚那)。现在圭亚那和法属圭亚那仍有一定数量的葡萄牙人后裔,他们之间交流仍用葡萄牙语。此外,南美洲的巴西也凭借足球、音乐和狂欢节等文化因素吸引着加勒比学生。学习葡萄牙语也有助于加勒比地区与葡萄牙语国家开展旅游、贸易等经济往来。在高等教育方面,西印度大学圣奥古斯丁分校于1988 年开设葡萄牙语及文化课程,并于2013年增设葡萄牙语辅修专业。在中学教育方面,加勒比考试委员会于2017 年完成葡萄牙语中级水平考试大纲的制定,这是继西班牙语和法语之后中学阶段开设的第三种外语。荷兰语是加勒比地区苏里南以及阿鲁巴(Aruba)、库拉索(Curaçao)、圣马丁(Saint Martin)、博奈尔(Bonaire)、圣尤斯特歇斯(Sint Eustatius)、萨巴(Saba)等7 个国家或属地的官方语言,这些国家历史上都曾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语的开设有利于地区内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满足民众的语言学习需求,加勒比地区开设了更多的语言课程。西印度大学圣奥古斯丁分校于1997 年9 月成立语言学习中心(Center for Language Learning,CLL),并于1998 年面向大学生、教工和社会人员正式开课。经过20 年的发展,该中心目前可提供14 种语言的相关课程,其中西班牙语、法语、汉语和日语4 种语言为学分课程(具体信息见表2)。可见,加勒比地区的外语教育从社会语言学习需求出发,语种选择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2)语言学习者多元化

自20 世纪90年代开始,加勒比地区的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目前已成为很多国家的支柱产业。以巴巴多斯为例,2016 年巴巴多斯旅游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9.9%。预计2017 年将上升至46.1%。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高质量的语言服务成为重点,旅游从业者的外语学习就变得尤为重要。其他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也面临着向世界各国游客提供有效语言服务的问题,如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导游、社区工作者等。此外,加勒比地区的运动员要去参加国际比赛,商人要去邻近加勒比国家或遥远的中国、日本等国从事贸易活动,都需要学习该门外语或参加相应的语言培训。可见,这一时期由于旅游业的带动,以及国际经济、人文交流的加强和语言服务意识的确立,外语学习者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3)开展全方位教师培训

英语加勒比地区的教师培训历史可以追溯到1835 年,当年美高教师学院(Mico Teachers’ College)在牙买加成立,这是西半球英语国家中最早成立的教师培训机构,现已更名为“美高大学学院”(Mico University College)。同期,牙买加还成立了其他几所教师培训学院,但其培训课程中均不包括外语。1948年,厄地斯顿教师培训学院(Erdiston Teachers’ Training College)在巴巴多斯成立,开设一年制教师培训课程。1954 年,该学院发展成为地区性教师培训机构,来自格林纳达、圣卢西亚、蒙特塞拉特、多米尼克和托尔托拉岛(Tortola,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最大岛屿)的教师都前来参加培训,学院增设了两年制教师培训课程,但仍不包括外语培训(Parris 2002)。此后,英语加勒比地区先后成立了一系列教师培训机构,培训层次也从课程研修发展到20世纪末的颁发教育学文凭。此时,教师培训课程中才终于增设了外语教学的相关课程。

但长期以来,加勒比地区的师资培训进程一直面临着挑战。很多国家在独立之初,为了满足中小学对教师的需求,并达到提高全民基础读写能力和快速扫除文盲的目的,很多教师并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就上岗了。根据Sadow(1996),安提瓜和巴布达于1981 年独立,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该国所有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很高比例的未经过培训的教师,而这种现象在整个英语加勒比地区非常普遍。Sadow(1996)进而指出,外语教师必须接受系统培训,以保证获得足够的外语知识、相当的交际能力以及相关的外语教学法等,进而开展有效的外语教学。教师培训也被纳入加勒比国家的教育改革中,注重开展新型、有效的教师综合培训项目,通过职前培训、在职培训、远程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形式对校长和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同时,教师培训也注重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鼓励在外语课堂上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如电视、计算机、语音实验室、视频、互联网等,这同样是确保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黄凯玫,范国睿2007)。此外,加勒比教师培训卓越中心(Caribbean Centre of Excellencefor Teacher Training,Caribbean CETT)于2001年成立,旨在提升加勒比地区教师培训质量,并特别关注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师培训,以使加勒比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读写能力,并作为其日后学习的基础。

加勒比地区面临的又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流失现象严重。据报道,50% 以上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加勒比地区和拉丁美洲的专业人才现今居住在海外(黄凯玫,范国睿2007)。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发达国家或地区优越的招聘条件吸引了大批教师,他们一般会向教师提供优厚的工资待遇和职业技能的发展机会等;另一方面,加勒比地区教师的工作条件艰苦,工资不尽如人意,学生和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国家对教师与学校的财政投入和尊重程度却逐步下降。如此一来,加勒比国家的教师流失现象愈发严重,并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这也是当今加勒比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4)开展语言文化交流项目

20 世纪80至9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开始关注语言环境,尤其是社会文化环境对语言获得的影响。Spolsky(1989)通过与课堂外语学习的对比,认为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者周围是熟练使用目的语的人,语境真实而开放,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生的交际动机随时能够得到激发,从而自然习得语言。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加勒比地区的外语教育也开始注重目的语环境的创设,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赴目的语国家的语言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机会,在目的语环境中自然习得第一手的语言和文化。以西印度大学为例,目前其开展的语言文化交流项目如表3 所示:

巴巴多斯中学生“中国文化周”作品展示板(李艳华 摄)


三、英语加勒比地区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机遇和对策

(一)发展机遇

英语加勒比地区的各国家和属地都有数量不多但有影响的华人及华裔人口,这使得汉语在加勒比地区的语言格局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1853 至1879年间,14 000名华人劳工被输入到英属加勒比地区,作为契约劳工在甘蔗种植园工作。这批华人劳工主要定居在3个地方:牙买加、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那(即圭亚那),其中英属圭亚那数量最多。直到1879年以后,华人才开始大规模地从圭亚那移民至特立尼达和苏里南。加勒比地区的早期华人主要来自香港、台湾、澳门以及广东、福建等地,随着当代移民的不断涌入,加勒比地区的华人来源更加多元化。华人社区内部广泛使用汉语、汉语粤方言和汉语客家话,并伴有其他方言的使用。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经济发展迅速,与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友好往来不断加强,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了加勒比国家的积极响应。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也在加勒比地区悄然兴起,并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1. 共建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截至目前,英语加勒比地区共成立孔子学院6所,分别设在牙买加(2009)、巴哈马(2012)、圭亚那(2013)、特多(2013)、巴巴多斯(2015)、安提瓜和巴布达(2018),另有孔子课堂1个,设在格林纳达(2015)。这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承担着在英语加勒比地区进行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任务。在高等教育层面,西印度大学莫纳分校和凯夫希尔分校分别于2015和2018年开设汉语辅修专业,孔子学院承担其主要教学任务。

巴巴多斯孔子学院大楼(李艳华 摄)


2. 汉语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在中学教育层面,加勒比考试委员会2016 年6 月通过了《加勒比中级水平能力证书》(Caribbean Certifi cate of Secondary Level Competence,CCSLC)汉语科目的论证报告,并开始了汉语考试大纲的编写工作, 计划在加勒比地区16 个英语国家或地区的初中阶段全面开设汉语课程,将汉语纳入英语加勒比地区的国民教育体系。西印度大学凯夫希尔分校孔子学院自2015 年在巴巴多斯揭牌后,已经在当地的2 所小学、4 所中学开设了汉语课程。2018年9 月,巴巴多斯总理莫特利表示,巴巴多斯政府计划到2030 年将每个18 岁以下的巴巴多斯青少年都培养成双语者,且能说一定水平的流利汉语,并计划在巴巴多斯的中小学内普遍开设汉语课程(Madden 2018)。


(二)对策和建议

汉语国际教育在英语加勒比地区的开展需要在其外语教育的框架下进行,并需要适应其外语教育政策和发展趋势,而后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汉语国际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1. 语言与文化并行

当今外国人的汉语学习需求主要来自6 个方面:(1)了解新鲜事物;(2)到中国旅游;(3)就业;(4)到中国学习;(5)研究中国;(6)欣赏、传播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李宇明2010)。英语加勒比地区的汉语学习需求主要是前两种。加勒比民众对汉语、汉字和中国文化充满好奇心和浓厚兴趣,并希望到中国旅游,亲身感受这一神奇的国度,这也为汉语和中国文化在加勒比地区的传播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这一语言学习需求出发,英语加勒比地区的汉语国际教育应注重初级阶段的教学,体现教学的趣味性、速成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以文化为切入点,做到语言与文化并行,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激发学习者深入学习的兴趣。例如,自2015 年开始,中国驻巴巴多斯大使馆与巴巴多斯中央银行合作已连续举办五届“鱼龙节”暨中国春节庙会活动,值中国新年之际宣传中国文化,增进两国文化互信。类似的文化活动为汉语学习者创造了良好的语言文化环境,得到了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社会反响良好(侯露露2016)。


2. 提升汉语价值

李宇明(2010)指出,语言价值的高低涨降,与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在族际、在国际上的地位高低升降相关,同时也与该国家制定的语言国际传播规划相关。英语加勒比地区与中国相距甚远,没有使用汉语的社会环境,目前来看,依靠汉语来求职还为时尚早。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在加勒比地区的价值非常有限。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当学生经过了满足好奇心而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之后,有些学生会因为汉语的“无用”而放弃学习,造成生源的流失。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汉语的有用性,进而保证汉语教学的可持续性。目前,我们正面临一个汉语在英语加勒比地区传播的绝好契机。加勒比考试委员会计划在英语加勒比地区推广汉语教学,并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必然需要大量的汉语师资储备。而西印度大学莫纳分校和凯夫希尔分校已经开设汉语辅修专业。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大学汉语辅修专业和本土中学汉语教师需求之间建立关联,使汉语辅修专业的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之初就明确将来的职业方向,也保证了中小学的汉语师资,形成良性循环。

汉语的价值需要采取适当的形式“固化”下来,证书是重要的固化形式之一。加勒比考试委员会正在制定中级水平汉语考试大纲,将来英语加勒比地区的学生可以参加统一的汉语中级水平能力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证书。中国国家汉办2009年推出的新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共分6个级别。截至目前,英语加勒比地区共有汉语考试考点5个,每年定期举办新HSK考试。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的学生,可获得相应等级的汉语水平证书。在这一形势下,国家汉办、当地孔子学院、加勒比考试委员会及其他各方应通力合作,积极商讨如何在两种考试之间建立等级对应关系和相互认可机制,以方便加勒比学生日后去中国留学或交流。此外,孔子学院平台还可提供“汉语桥”“夏令营”“孔子学院奖学金”“新汉学计划”等赴华交流或研修项目,这都有助于提升汉语的价值,保证汉语教学的可持续性。


3. 编写本土汉语教材

汉语教材在海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胡明扬(1999)所言,“教材体现了语言教学两个最根本的问题:教什么和如何教”。遗憾的是,加勒比地区尚无任何本土汉语教材,学生的汉语学习需要借助图书馆或复印材料进行,这大大影响了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为此,加勒比一线汉语教师需要联合中国语言教学专家合作编写加勒比本土汉语教材。加勒比一线汉语教师熟悉本土汉语学习者的针对性需求,对学习者的自然特点和社会特点、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常见偏误和学习难点等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中国语言教学专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广博的汉语及汉文化知识,熟悉各种教学法的优缺点,能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王淑华2014)。所以,加勒比一线汉语教师和中国语言教学专家应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参考《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加勒比现代语言考试大纲》等共同编写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加勒比本土汉语教材。


四、结 语

作为一个有过殖民历史、多种语言、不同政治取向、多样化民族的多元文化区,加勒比地区外语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外语教育政策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和演变,现已相对成熟,并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体现出语种选择多样化、语言学习者多元化、师资队伍专业化、目的国学习选择多样化等特点。汉语国际教育在加勒比地区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应正视其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汉语在加勒比地区的“有用性”偏低,价值有待提升,而这种现实的改变既需要借助中国和加勒比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不断加强的东风,又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汉语课程设置和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等来保证加勒比人民汉语学习的持续性。


注:文献与注释从略,如有需要请参照原文。


相关推荐

冯志伟:纪念韦弗关于《翻译》的备忘录发表71周年

马嫣,赵蓉晖:英国语言战略制度化浅论

赵琪凤:汉语国际教育考试体系发展研究

刘楚群:老年人口语 “呃”类填塞语研究

《语言战略研究》2020年第6期目录及提要

《语言战略研究》2020年第5期目录及提要


“中国语言生活皮书”:立足当代语言生活 服务国家语言事业

“华语与华语传承研究”专栏约稿启事(《语言战略研究》2021年第4期)

约稿启事|“城乡语言变异研究”专栏(2021年第5期)

《语言战略研究》2021年征订,敬请广大新老读者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